欧塞尔青训总监指出中国年轻球员高水平赛事年均仅三四场

xiaoqiao 19 0

[[HTML_fa1f9f94f60882b2f8953f294d35f59d]]

8月22日讯,西北望看台近日对话法甲欧塞尔俱乐部青训总监塞巴斯蒂安-若雷斯,围绕青训体系及中国足球发展展开交流。

问:近期有不少中国年轻球员前来欧塞尔试训,有没有哪位球员的表现特别吸引您的注意?

若雷斯:近一两年我确实关注了不少来自中国的小球员。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,是去年到欧塞尔集训的中国U14(10国少)和U15(09国少)两支队伍。西班牙教练大卫-皮里率领的U14队,团队协作与个人技术都相当出色;而日本教练浮嶋敏带领的U15队,则展现出很强的身体对抗能力,两支队伍各具特色。

不过无论是国字号梯队还是前来试训的中国球员,普遍存在一个共同挑战——他们仍需适应欧洲足球的比赛节奏和对抗强度。在高强度比赛中,他们的技术表现往往难以完全发挥。

问:除了节奏和强度的问题,您认为中国年轻球员与欧洲同龄人相比还存在哪些差距?

若雷斯:我认为他们在创造性方面还有提升空间。目前他们的踢法略显刻板,缺乏即兴发挥和自主决策的能力。足球比赛的本质,是对手不断给你制造难题。也许训练中你们演练过某些战术,但实战中对手的阵型和策略常常出乎意料。这时候,球员就必须依靠自己的创造力和阅读能力去应对。

问:在您看来,中国球员最适合在什么年龄段留洋发展?

若雷斯:这其实因人而异。每个球员成长轨迹不同,有些孩子心智成熟较早,可以更早出国。但首先要符合国际足联规定——未满18岁不能进行国际转会。此外,家庭的支持和陪伴对青少年成长非常关键,过早独自在外反而不利于他们的发展。

针对这些问题,我们俱乐部也推出了一些举措。比如邀请中国教练来法国学习,将法式青训理念带回国内。我们还设立了欧塞尔中国学院,帮助孩子们在赴法之前做好充分准备,初步了解欧洲足球。同时,我们也会派遣法国教练前往中国进行指导。

问:与法国相比,您认为中国青训体系目前最需改进的是什么?您有什么建议?

若雷斯:首先是比赛的数量与质量。中国目前缺乏系统、持续的青少年联赛,孩子们参加的多是短期锦标赛性质比赛。同时,高水平对抗的机会偏少。根据我们的调查,很多中国年轻球员一年真正意义上的高水平比赛只有三四场,其余比赛竞技水平有限。

其次是训练教学的质量。青少年就像海绵,吸收能力很强,但吸收什么取决于教练教什么。我们需要更注重技术细节的打磨,让他们掌握每一个动作,并能在实战中运用出来。

另外我建议要遵循阶段性原则。法国青训分为多个年龄阶段:启蒙期、预青训期、青训期及后青训期,每个阶段的学习重点都不同。

我注意到,部分中国青训教练可能过于急功近利,让孩子过早学习超出其年龄的内容,比如低龄阶段就强化力量、灌输过于针对性的战术,导致球员长大后技术单一。这就像教育,不能小学还没读完就学大学课程,基础打牢才是关键。

问:本次长城杯赛事中,欧塞尔U16先后与北京U16及济州SK青年队交手(5-0胜北京,3-2胜济州),您如何评价中韩两队的表现?

若雷斯:我们这两场取胜的核心策略,是提升了比赛节奏和对抗强度。正如我之前提到的,中国球员的基本功其实很扎实,但在高强压迫下难以充分发挥。赛前我要求队员尽量避免陷入对手的节奏。对韩国的比赛,我们一度有些松懈且身体疲劳,开场就被打进两球,最终艰难逆转。这两场都是水平很高的对决,两支亚洲球队都给我们带来了很大挑战。